English

高科技的先驱敬业爱国的典范

1998-06-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蒋新松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了《科技帅才蒋新松》一书,由辽宁省传记文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徐光荣撰写。作者以热情的笔调、朴实的手法,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专家蒋新松的生平事迹。

“……科学事业是一种永恒探索的事业,它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成功的欢乐永远是一刹那,无穷的探索,无穷的苦恼,正是它本身魅力的所在!”这是蒋新松纪念自己从事科研工作40周年时写下的感想,是这位颇具开拓精神的科学家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在科学道路上攀登的哲学总结。作者在《科技帅才蒋新松》中以真实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蒋新松这个中国自动化高科技领域的指挥者率领他的科研队伍向研制CIMS和智能机器人这两个前沿目标挺进的艰难曲折的经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面对这种形势,世界一切有识之士,都关注着在这场竞争中举足轻重的,迅猛发展的高技术领域。

1956年夏,25岁的蒋新松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了。面对当时世界正在兴起的半导体、计算机技术、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新兴科技的诱惑,他几乎是未加思索地选择了“搞科学研究”!

然而,在那个年代、那种气候下,迎向他的却是料想不到的灾难与横祸,陷入逆境的蒋新松说:“……太史公宫而后有史记,孙武膑足而后有兵法……皆士之发愤之所为也。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我意识到,历史是无情的,又是最公正的,今后不管条件如何,我仍坚持我告诉过妈妈的选择,我只能用自己谱写的历史来证明我无愧于我的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不使我亲爱的妈妈失望……”。正是这种从不怨天尤人的心态,使他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心灵虽然一次一次受到摧残,但还是安然若素地坐在图书馆里,从世界科技信息中,寻找亮点。70年代初,他就和志同道和者共同向科学院建议,开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

在那个岁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建议被讥为“天方夜谭”,被轻易否决了。1977年因种种原因蒋新松还是个“研究实习员”,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再直陈己见,才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正式列入1978—1985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科学发展规划。作品写到蒋新松在南海的榆林港,听取南海舰队救捞大队的战士们的呼声。这里大陆架水深超过二百米,而潜水员只能潜下六十米。这就坚定了他搞水下机器人的决心,并把搞水下机器人作为中国发展机器人的突破口。他把出国考察花销尽量节省,买了一大堆技术资料背回来……直至他所率领的队伍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能够深潜6000米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他的领导下,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得了美国SME“大学领先奖”和“工业领先奖”。

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心中只装着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科学家的风采,特别是写到他有“活着干、死了算”的话在先,后来真的就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一笔,读了令人肝肠寸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